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你的位置:英华在线APP下载 > 新闻动态 >

1976年黄镇参加会谈时,突然接到通知:江青那里来电话要你去一下

发布日期:2025-04-13 12:41    点击次数:93

1971年7月,黄镇,中国驻法国大使,突然接到国内的紧急电话,要求他立即返回中国,并预订最早的航班。

出发前,黄镇悄悄把使馆工作人员叫到一边,小声叮嘱:“有个紧急任务,需要你们俩协助处理。”

黄镇话音刚落,旁边的同事立刻拿出本子准备写下来。谁知黄镇突然摆手制止:“别记!”

1968年,尼克松作为共和党代表参与美国第46届总统大选,成功拿下32个州的选票,总计获得301张选举人票,以微弱优势胜出,最终当选美国总统。

民主党那边,汉弗莱拿下了13个州,加上华盛顿特区,总共191张选举人票。同时,从民主党跳槽到独立党的小华莱士也不赖,抢到了5个州,拿到46张选举人票。这场总统选战,竞争激烈,难分胜负。

1969年1月20日,理查德·尼克松正式上任,成为美国第37任总统。

尼克松上台后,面对国内外一堆麻烦,特别是想尽快从越南抽身,同时提升对苏联的竞争优势,他开始重新规划美国的全球布局。

尼克松面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决定调整对华政策,打破两国多年来的僵局。他多次公开表态,表达了与中国修好的意愿,并将改善中美关系列为美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尼克松还通过第三方国家的领导人向中国传达了想亲自去北京和新中国的领导人们直接聊聊的想法。他还提出,先让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作为他的代表,先去中国一趟。

面对全球格局的转变,毛泽东和周恩来敏锐把握时机,果断采取行动。他们先是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华交流,随后又通过第三方渠道向美方传达信息,表示欢迎基辛格以总统特使身份来华进行秘密访问。这一系列举措展现了两位领导人的战略眼光和外交智慧。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带着美国代表团悄悄抵达北京。

周总理和基辛格在最终会面时敲定,以后两国通过巴黎进行秘密沟通,不再沿用华沙的老路子。美方派出了驻法武官沃尔特斯将军,中方则指派驻法大使黄镇负责对接。

基辛格提到,他会通过"巴黎的秘密途径"给中国方面送一些没有署名的文件。如果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他会亲自去巴黎找黄镇大使面谈。

周恩来总理马上让外交部联系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让他赶紧回国执行任务。这就是文章一开始说的那个场景。

黄镇对基辛格博士以美国总统特使身份秘密访华一事格外谨慎,出于保密考虑,他严令禁止下属做任何书面记录。

黄镇注意到工作人员合上了笔记本,随即说道:“基辛格秘密来华时,双方商量在巴黎建个秘密联系通道,方便处理两国关系中的事务。中央指派我做中方联络人,美方则由驻法武官沃尔特斯将军负责。我请示了国内,决定让你们来帮我完成这项任务。”

黄镇随后明确了接下来的三项任务。他表示:

首要原则是严格保密。美方这边,除了尼克松和基辛格,其他人都蒙在鼓里,包括国务卿和驻法大使。我们使馆这边,只有我们三个人知道,绝不能向任何人透露,私下也不能讨论。

其次,必须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丝毫不能出错。虽然要用法语进行翻译,但如果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让对方用英语再解释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千万不要凭自己的猜测随意发挥。

第三点,行动要快。无论国内什么时候打电话,或者美方提出会面,都得马上处理。我们决定在大使的住处碰头,那地方安静,适合保密。

黄镇在国内只待了七天,就兴冲冲地返回巴黎,为接待美国代表沃尔特斯做准备。

7月19日,沃尔特斯悄悄抵达巴黎郊区的诺伊市,直奔中国大使官邸。这次会面是私下安排的,大使馆已经提前做好接待准备。沃尔特斯刚走到门口,还没按门铃,工作人员就开门把他迎了进去。

黄镇见到沃尔特斯,开门见山道:“咱们都是军人出身,肯定聊得来。”沃尔特斯谦虚回应:“跟您这位长征时期就当上将军的大使比,我就是个小兵而已。”

黄镇接过沃尔特斯的话头,笑着说道:“我就是毛主席手下的一个小兵。”这话一出,两人之间的气氛立马轻松了不少,聊得越来越自在,没多久就谈笑风生了。

谈及工作保密性,沃尔特斯直言:“我完全信任中国人的保密能力!”在这次对话中,他还传达了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口头信息,双方交流非常顺畅。

中美之间的“巴黎秘密渠道”就此成立,专门负责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黄镇利用这条秘密通道,先后与沃尔特斯进行了45次秘密会晤,成功完成了中央交办的所有重要任务。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北京机场,周总理亲自到机场接机。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毛主席和他进行了会晤。这次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双方共同发布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公报,这标志着中美关系迈出了走向正常化的第一步。

尼克松来中国那会儿,中美两国商量好了,把"巴黎秘密通道"改成明面上的联络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让美国驻法国大使沃森和中国大使黄镇直接对接。

1971年到1972年间,基辛格曾四次造访黄镇大使的住所,每次都得到了黄大使的盛情款待。这段中美之间的“巴黎秘密渠道”在3月画上了句号。黄镇在中美关系恢复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的努力不容忽视。

1973年2月15日,基辛格又一次来到中国。为了推动中美关系向前走,两国决定在北京和华盛顿互设联络处。3月30日,黄镇被选为中国驻美联络处的负责人。

1974年年底,中国驻美联络处的负责人黄镇和他的妻子朱霖被召回国。

一到北京,黄镇立刻赶往周总理办公室汇报工作,结果听说总理已经住进了305医院。他只好带着满心忧虑回家,等着总理的通知。

听说黄镇回来了,周总理挺想见他的。趁着身体稍微好点,他赶紧叫人通知黄镇来医院一趟。

1974年12月31日,黄镇接到通知前往解放军305医院,在那里见到了住院的周恩来总理。两人见面后,周总理就美国相关情况向黄镇进行了询问。

周总理接着问:“你跟肯尼迪他们是不是走得太近了?”黄镇直言不讳:“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我都得搞好关系。要是现在只跟共和党打交道,万一以后民主党掌权了,我怎么办?”

周恩来总理听完黄镇的话,微微颔首,接着问道:“你是不是参加了很多外交活动?”黄镇解释道:“我们刚到任不久,工作才起步,很多重要场合都是对方点名邀请我,实在没法推给别人。至于一些不太重要的活动,就由韩叙同志代劳了,毕竟派级别不够的同志去可能会让朋友觉得不尊重。”

听完黄镇的话,周总理笑着说:"我明白了,事情完全不是那样。前两天我去见毛主席,他特意交代我等你回来后和你聊聊。估计是有人向主席反映了什么情况。你放心,我会跟主席说明白的。"

黄镇和周总理聊完,心里挺舍不得的。走出病房时,他悄悄抹了抹眼睛,手伸进裤兜擦了擦。

黄镇在美国担任中国联络处的工作时,遇到了不少难题。面对中央交代的任务难以完成,他既焦虑又觉得心里憋屈。

目睹黄镇情绪低落,资深翻译官冀朝铸问道:"你和主席关系亲近,为啥不直接跟他提这事?"黄镇无奈地摇摇头,回答道:"主席上了年纪,现在没以前那么容易沟通了。"

听完黄镇的话,冀朝铸接着提议:“要不跟总理反映一下?”黄镇摇摇头:“总理现在自身难保,我哪好意思再给他添麻烦?再说了,我也不习惯跨级反映问题。”

黄镇话音一落,房间瞬间陷入沉默,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片刻后,他猛地起身,斩钉截铁地表示:“真要把我逼到绝路,我肯定会向上反映!”

黄镇当时压力山大,既要处理联络处几个捣蛋鬼的麻烦事,还得拼命工作,日子过得特别苦。更让他憋屈的是,还时不时收到国内发来的那些没头没脑的批评电报。

黄镇身边那几个爱捣乱的同事,总是一声不吭地跟他对着干,搞得他啥事都办不成。

黄镇召集联络处党委开了个扩大会议,专门讨论解决当前的问题。会上有人话里有话,暗示"老干部"到了60岁就该退下来,别占着位置不放。

黄镇猛地站起来,拍着桌子大声说:“我这就给中央发电报,让他们派人来查。要是我的错,我认罚;要不是我的问题,中央知道真相就行了。别扯什么60岁的事,我随时可以走人!”

黄镇开完会就起草了辞呈,用电报发回了国内。但电报发出去后,国内那边一直没给回复。

黄镇觉得这事不处理完,工作根本没法继续,于是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发了辞职电报。

由于联络处的一些现状,我实在难以继续履职。经过再三权衡,为了确保联络处这个重要机构能顺利执行主席的战略部署,我恳请调整我的工作岗位。

外交部长乔冠华看到黄镇发给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辞职电报时,非常惊讶,感叹道:"黄镇胆子真大,竟然直接向主席提出辞职……"

乔冠华看到黄镇的辞职信后,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好带着信去找当时负责国务院事务的邓小平副总理。

乔冠华把电报交给邓小平,他看完后神情严肃地说道:“要是外交部留不住黄镇这样的老同志,我就调他回部队做副总参谋长。”

乔冠华听完邓小平的话,立马接过话头:“这么一来,还不如先把我调走,省得有人说我小肚鸡肠。”邓小平紧接着问:“他到底碰上啥麻烦了?”

乔冠华将几份文件交给邓小平。邓小平浏览后表示:“等黄镇回来,我们听听他的意见。”

乔冠华把拟好的回电递给邓小平,让他过目并提出建议。邓小平仔细阅读,边看边改,最终敲定了回复内容。

黄镇,你的电话我收到了。你现在要去美国西部见尼克松,加上基辛格和福特年底前也要来,事情挺多的,所以现在不适合谈调动的事。国内的意思是,等基辛格和福特来的时候,你再回来商量这事。

12月2日,黄镇以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的身份,随同福特总统和国务卿基辛格前往中南海,与毛主席进行了会面。

毛主席在福特总统和基辛格国务卿面前,突然问起黄镇辞职的事,说:“黄镇,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还去不去?”黄镇简单回了一句:“主席您说了算。”

毛主席随后问福特:“你们需要他吗?”福特立刻回答:“当然,我们希望他回来。我们关系一直很好。”毛主席听完说:“那就这样吧,我觉得黄镇去美国更合适。”

黄镇明白毛主席在众人面前力挺他,心里暖洋洋的。他点头回应:“一定照办。我确实该回来了,在国外待得够久了。主席让我去,我就去。”毛主席接着说:“再去个一两年吧!”黄镇立刻答应:“行,我一定去。”

毛主席当场笑着说:"这帮小年轻可不好对付,我也常被他们说得没脾气!"这一句话,瞬间让黄镇心头的憋屈烟消云散,整个人都轻松了。

美国客人离开后,毛主席对黄镇和几个年轻人在场时说道:“别小看老同志,我算是最老的了。老同志还是有点价值的,年轻人得多给老同志一些尊重……”

有年轻人问毛主席:"老同志能不能对咱们年轻人多包容点?"毛主席没直接回答,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大家都得多反省自己。"

毛主席的认可让黄镇心情大好。回到家门前,他从红旗车上弯腰下车。夜风虽冷,黄镇却感觉浑身舒坦,一点寒意都没有。

黄镇一下车,就推开家门,深吸了一口冷冽的冬风,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还忍不住哼起了黄梅戏。

刚踏进家门,黄镇就笑着问妻子朱霖:"亲爱的,今晚咱们来点小酒怎么样?"

朱霖正看书,见黄镇一脸喜色,立马放下书起身问道:“瞧你乐成这样,有啥好事?”黄镇长出一口气,笑着说:“事情搞定了!主席真有一套,他找我谈话,自己不出面,却让福特来传话……”

在毛主席的鼓励下,黄镇打消了辞职的念头,重新振作起来。他和妻子朱霖再次回到驻美联络处,继续坚守岗位。

1975年12月29日天还没亮,朱莉和她的丈夫戴维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到达了北京。

1971年12月31日晚11点多,元旦即将到来之际,尼克松总统的女儿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和她的丈夫戴维·艾森豪威尔来到中南海,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自会见。

毛主席问朱莉:“总统的腿恢复得如何?”朱莉答道:“已经好多了。”毛主席接着叮嘱:“让他多注意休养,他还说要登长城!记得帮我转告他。”

戴维突然插嘴道:“他现在可不是总统了。”毛主席笑着回应:“我就喜欢这么称呼他。”随后,他转向朱莉,说道:“赶紧给你爸写封信,告诉他我想他了。这话可以上报纸……信里再加一句,我等着他再来中国。”

朱莉听完毛主席的话,马上从包里掏出了尼克松给主席的信,直接交给了唐闻生,让她帮忙翻译。接着,主席又对朱莉说:“等你父亲来了,我一定等着见他。”

毛主席送朱莉和戴维出门时,特意起身陪着走了一段,表达对尼克松子女的关心。分别时,他握着两人的手说道:“你们还年轻,以后再来中国看看吧。十年后,这里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后,根据外交部的行程安排,黄镇和妻子朱霖带着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及女婿戴维,从北京出发前往外地游览。

1976年1月8日,黄镇和他妻子朱霖一起,陪着客人住在了广州。

得知周总理逝世,黄镇悲痛万分。他刚送走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就和妻子朱霖匆匆返回北京,向周总理的遗体致以最后的敬意。

朱莉和戴维从中国回来后,立刻把毛主席的邀请告诉了尼克松。尼克松一听,马上高兴地答应了。

1976年2月6日,朱莉和戴维刚走不到一个月,新华社突然发布了一条让人意外的消息:“中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夫妇在1976年2月21日再次来华访问。他们高兴地答应了。”

2月21日晚上,尼克松乘坐中国政府派出的专机抵达北京。华国锋代理总理、乔冠华外长以及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等官员亲自到机场接机。

尼克松这次访华,中方保持了一贯的高规格接待,照例设了国宴,还安排他住在钓鱼台国宾馆。尼克松对此深感感激。

尼克松和毛泽东会面后,毛泽东在秘书的帮助下送他到门口。就在分别那一刻,毛泽东让秘书退后,自己稳稳地站着,和尼克松握了手,道了别。

尼克松回到酒店,激动地对随行人员表示:"真没想到,毛主席年纪这么大了,脑子还这么清楚,对国际大事了如指掌。真正厉害的人,不管多大年纪,思想永远年轻。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位头脑敏捷的伟人。"

那天下午,黄镇按计划在钓鱼台18号楼与政府官员和尼克松进行了第二轮会谈。正谈着,礼宾司的人凑近他耳边,低声说江青来电话让他过去一趟。

江青见到黄镇,立刻问道:“今晚我得陪尼克松看演出,你先给我讲讲主席和他聊了啥,我怕到时候聊起来我接不上话。”黄镇回答:“外交部那边有完整的记录,你可以……”江青打断道:“记录回头再看,你先大概说说。”黄镇便简短地概述了毛主席与尼克松的谈话内容。

江青追问道:“主席有聊到国内的事吗?”黄镇回答得很干脆:“没有。”江青似乎不太信,又问:“真的什么都没提?”黄镇依旧肯定:“确实没有。”

江青见问不出更多信息,便懒洋洋地靠在椅子上,摆了摆手说:“今天就到这儿吧。我还得去剪个头发,得准备一下。”

黄镇离开江青那儿后,直接返回了18号楼,接着忙手头的事。

当晚,黄镇和朱霖陪同尼克松夫妇去看戏。朱霖发现周总理没在座位上,忍不住悄悄抹泪。黄镇见状,默默递给她一块手帕,什么也没说。

2月29日傍晚,尼克松夫妇结束了他们在桂林、广州和从化的行程,搭乘中国政府安排的专机从广州启程返美,标志着他们第二次访华之旅的圆满落幕。

1977年底,黄镇顺利完成中央交付的任务,从国外调回北京。回来后,他被安排担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长,继续为国家效力。



我的网站